
我的拖吊人生:從拖吊車助手變平台開發者
還記得我小學時,爸爸就已經在跑拖吊車了。
我並不是特別熱愛機械,但拖吊車這行早已融入我們家族的血脈。
爸爸帶著弟弟從國中開始學習這門技術,弟弟更是在20歲時,靠著貸款買下一台拖吊車,成為最年輕的拖吊司機之一。
至於我,原本選了一條「看起來比較正統」的路:努力讀書、考上大學、領畢業證書。但離開校園後,我卻沒有進入白領行列,而是跑到工廠日夜輪班,站在產線上鎖螺絲。
那段時間,我每天盯著機器,腦袋卻在問自己:「這真的是我要的未來嗎?」
日復一日的工作讓我逐漸窒息,看不到方向。最後,我選擇回家,重新加入這個熟悉卻陌生的行業,開始當家人身邊的拖吊助手。在這過程中,我看到了一件讓我一直無法釋懷的事。
電話接不停,效率卻始終低落
車主遇到拋錨,第一反應就是打電話找拖吊車。於是電話響個不停,一通接一通。
為了找最划算的價格,車主得打給三、四家拖吊司機來回比價。
但這些「詢價」不一定會成交。
很多司機一邊開車、一邊接電話,還要花時間說明價格、確認車況與地點,非常危險又耗精神。
尤其是晚上,還常常接到半夜三點的電話,只是想問「拖到哪裡多少錢」,導致黑眼圈越來越重,睡眠嚴重不足。
這樣的溝通模式,不只效率低下,長期下來,身體、精神都是一種負擔。
我心裡不禁想:「為什麼沒有人開發一個 App,把這些繁瑣又重複的流程簡化起來?」
雖然我不會寫程式,但我靠著AI教我寫程式
我不是什麼工程師,也不懂程式,但是我靠著AI教我寫程式,一步一步學會怎麼寫網頁、手機APP、接資料庫、處理帳號登入、通知功能、甚至地圖定位和聊天室功能……全部都是靠 AI 一邊教我一邊做出來的。
慢慢地,我真的打造出了一個屬於我們這一行的工具。
Road Savior 道路救星的誕生
這是一個為了大家量身打造的平台,幫助車主與司機更快速、更透明、更安全地完成接案流程。
- 車主上傳照片填好需求與位置,App 自動通知附近司機。
- 當司機看到後可以更精準的報價,車主馬上就能比較價錢。
- 這個 App 就是單純幫忙把車主的需求,送到附近的司機手機裡。
結語
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開發者,也不是什麼創業家。
我是一個從拖吊現場出發的人,看見問題,然後試著靠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它。
如果你從事的是拖吊、搬運、運輸相關工作,或曾經在路上遇過困難,歡迎試試看 Road Savior,希望它能為你帶來一點不一樣的選擇和可能性。
